本文目录
梁山灯戏有哪些特点徽州民歌的代表作品约在1506年至1521年,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综合了玩灯的舞蹈动作与秧歌戏的说唱表演形式,形成了梁山灯戏,外地人称“梁山调”,本地人叫“端公调”、“包头戏”。
新中国成立前,女角由男性扮演,俗称“包头”。它来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吸取了梁平民间艺术的精华。
梁山锣鼓是梁平民间的打击乐,它节奏明快,声韵变换奇特,颇有现代摇滚的气势。在旧时梁山,每年都要举行民间锣鼓大赛,而老百姓的红白喜事,更要借喧天的锣鼓张扬。梁山锣鼓最终演变成了梁山灯戏的闹台锣鼓。
梁山灯戏将本地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杂耍的精华融为一体,形成了神奇的特色。它同时具备了梁山农民口头文学的风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灯、车车灯的舞姿,年画、兰花印布的美术效果,以及民间杂耍的技巧。
梁山灯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声腔形成了一个自南岭到秦岭峨眉至武夷山纵横几十万平方千米,跨越影响四川、湖北、湖南、江西、闽西、陕南、豫西南、皖南、黔东、桂北、粤北等11个省区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戏曲剧种的梁山调腔系,这在地方戏曲声腔中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全国稀有剧种中极为罕见的。
梁山灯戏的唱词主要来源于梁山竹枝词,又名“竹枝歌”。梁山竹枝词系唐代教坊曲名,具有语言通俗音调轻快的特点,内容上多咏当地风土人情和儿女柔情,为文人墨客所喜爱,竞相效仿,最后形成了梁山灯戏戏曲唱词的表现形式。
梁山灯戏唱腔来源于薅秧歌。梁山县盛产水稻,薅秧季节,薅秧锣鼓伴着薅秧歌声,响彻田野。农民在薅秧间隙,唱着薅秧歌扮演民间喜剧人物故事自娱自乐。而据专家考证,梁山灯戏胖筒筒腔之灯弦腔的原胚,正是秧歌戏的骨干腔调。
梁山灯戏还有部分唱腔来源于梁山调。梁山调就是梁山人在山坡、田野吼唱的劳动号子、山歌、薅秧歌腔调,被民间艺人采纳,伴随花灯表演,演唱故事情节。
这种调子,特别擅长叙事抒情,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陕西等省的戏曲音乐,形成了梁山调腔系。
梁山灯戏,在声腔、乐器、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特点为“嬉、笑、闹”与“扭、拽、跳”;唱腔由胖筒筒﹒灯弦腔、神歌.高腔、小调.时曲三类组成。灯弦腔比较独特,系梁平特产。
乐器主要为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民间乐器。它具有农民口头文学的风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灯、车车灯的舞姿和民间杂耍的技巧,是表现巴渝民间风情的综合艺术。
梁山灯戏均采用民众性题材。梁山灯戏的演编者,过去都是又种庄稼又演戏的农民,他们都善于编演自己熟悉的山乡风情、田园牧歌、家庭趣事、民间逸闻。
剧中人物多是村姑、农夫、樵夫、侍从帮工、小手艺人,以及算命瞎子、懒汉浪子、和尚乞丐等地地道道的下里巴人。这无疑使广大的观众产生亲近感,取得共鸣的效果。如有段梁山灯戏是这样唱道:
想做官想起了猫儿毛病,捐一千大银子还未搁平。人说是当老爷要有学问,我拿本三字经认之不清……
梁山灯戏明显继承了民间娱乐活动通俗易懂、轻松活泼、诙谐风趣、笑料层出不穷的传统,建立起了以喜剧为主体的灯戏剧目宝库。
梁山灯戏剧目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编的,多是嬉闹性的生活小品。梁山灯戏不局限于戏曲“手、眼、身、法、步”五功,它有自身的表演特色,就是特别好动。
这种好动又不同于轻歌曼舞,而是热烈、放纵、甚至粗野。尤其是女角,她在台上不知疲倦地扭动、拽动和跳动。这和其嬉、笑、闹的表演特色浑然一体。
在众多的传统灯戏里,除了极少数的悲剧人物外,哪怕是庄重威严的神仙、帝王,也一反常态迎合“嬉、笑、闹、扭、拽、跳”,令人开怀捧腹。
梁山灯戏多用丑角,有“十灯九丑,无丑不成灯”之说。人物脸谱变形夸张,丑得可笑可爱,与“嬉、笑、闹、扭、拽、跳”达成和谐,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深受观众喜爱。
丑角又称“三花脸”。桃子形脸谱以朱红加黑白外圈,在鼻梁和眼眶处涂成桃子状,因桃子象征寿和喜,此类人物多为性格开朗、“丑”得可爱的角色。
眼窝形脸谱在两只眼窝处涂白色眼镜状,外围用黑色勾画线条,给人以滑稽无赖之感,多见于无赖之徒的角色。豆腐干形脸谱在鼻梁与双眼结合处涂白方块,专用于调皮奸诈懒惰的无耻之徒。
梁山灯戏角色夸张剧烈的动作,和充满喜剧色彩的脸谱,使梁山灯戏具足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满意的观看效果。对长久的沉闷生活,这种喜剧效果是对观众压抑心理的有效释放。这就是它长盛不衰的社会背景。
梁山灯戏有其独特的舞美艺术。除开逢节日盛会的戏楼演唱,在平常的家户里表演中,条件好的家庭,就用木板或方桌搭成临时戏台,观众三面围观,另一面则挂着挡子。挡子用本地产的蓝底白花门帘或铺盖连成。戏台上除开挡子,别无他物。
挡子图案质朴、整洁、清晰、明快,充满梁山乡土生活气息,与梁山灯戏的表演特色互相映衬,给人以亲切感。在舞台中心上端,还悬挂着一幅夸张醒目的菱形或扇形梁山年画,衬托点缀剧情。
这种点缀性、象征性的舞台美术设计,简洁而独具梁山民间艺术风格,无论舞台空间大小,或是城市乡村,都可适用。
过去,梁山灯戏的编剧都是农民,自编自演生活琐事,包括山乡风情、田园牧歌、家庭趣事、民间逸闻。剧中人物多是村姑、农夫、樵夫、侍从帮工、小手艺人、算命瞎子、和尚乞丐等下里巴人。
传统剧目多是口授心记,短小精悍,但结构宽松,利于在演出中随机再创作,即在故事情节大致不差的前提下,艺人可以在台上临时开韵子、搭韵子,甚至与观众直接对话,这就要求灯戏的道白、唱词通俗易懂,地方口语突出,且音韵平仄也极富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梁山灯戏的剧目较为丰富,总数在200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请长年》等,这些剧目大都改编自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
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多为喜剧、正剧,但也有悲剧剧目,还有《招女婿》、《卖驴》等新剧目。
梁山灯戏的其剧目相当丰富,总数在200种以上,所以演员们表演起来往往动作夸张,带有舞蹈的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节庆盛会或者红白喜事,老百姓们总离不开灯戏。
徽州民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歌曲等。小调中又有不少民俗、歌舞。早在八十年代初,屯溪民歌《小石桥》、歙县民歌《牧牛花鼓》、《猜谜对歌》、《十二月花》等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向国内外发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将屯溪民歌《小石桥》作为听众欣赏节目向听众播放。199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国外播放屯溪民歌《小石桥》、歙县民歌《十二月花》,2005年屯溪民歌《小石桥》被列入中学生音乐教材。徽州民歌与徽州民谣有着相通之处,既被广泛传唱,又十分朗朗上口。古时徽州的民歌民谣不计其数,只可惜如今都面临着濒危的窘境。下面收集录入的民歌文稿有的比较原生态,保留了方言古汉语的文字及押韵特征;有的因为当地方言无法找到对应的汉语文字,故通过白话的方式进行表述。作品:《黟县十二都小唱》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一都城内冷清清,二都田多少人犁,三都萝卜似雪梨,四都白菜似粉皮,五都农家扁担皮,六都西递水如金,七都来往最便利,八都讲话又一类,九都出柿还有栗,十都剿匪把民欺,十一二都山边临,田薄担瘦难旺兴。古徽州一般富人家待字闺中的女子总是就着私塾读过几年书,腹中有些文墨。一旦嫁给商人,饱尝商人妇的痛苦时,便会有感而发形成文字,倾吐积郁于心的愁苦。于是徽州就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商人妇的歌哭艺术。歌哭词从不同的角度披露了”留守女人“的痛苦经历和心理。作品:《送郎》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送郞送到枕头边,拍拍枕头叫俺郞哥困下添。今日枕头两边热,明天枕头热半边来凉半边。
送郞送到床笫沿,拍拍床笫叫我郞哥坐下添。今日床沿两人坐,明天床沿做半边来空半边。
送郞送到窗槛前,推开窗槛看青天;但愿青天落大雨,留我郞哥再住一日添。
送郞送到墙角头,抬眼望见一排好石榴;有心摘个给郞哥尝,只怕郞哥尝了一去不回头。
送郞送到庭院前,望见庭前牡丹花;郞哥啊,寻花问柳要短命死,黄泉路上我也要和你结冤家。【注释】:困下添,是徽州方言中较为常见的倒装句[如“吃饭不曾(有没有吃饭)”],意思是“多睡一下”。困,即“睡”;添,添加、多。落大雨,即”下大雨“。
徽商远出经商,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商人妇只有年复一年的等待。她们就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守着空船的商人妇一样,暗恨“重利轻别离”的商人,暗生了“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悔意。作品:《宁愿嫁给种田郞》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悔呀悔,悔不该嫁给出门郞,三年两头守空房。
图什么高楼房,贪什么大厅堂,夜夜孤身睡空房。
早知今日千般苦,宁愿嫁给种田郞。
日在田里忙耕作,夜半郞哥上花床。作品:(名称不详)(节选)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斜倚门框手叉腰,望郎不回心里焦。望年望月望成双,单望那床几驮妹,妹驮郎。
这是一首流行于黟县宏村、关麓村一带哭夫早逝的哭歌词:作品:(名称不详)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生是十都宏村女,嫁到四都关麓村。夫君二十零八岁,奴家二十零六春。
正是弹琴弦却断,日月明映被云遮。天上降下无情剑,斩断夫妻恩爱情作品:《送寡妇上坟》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日如年,夜如年,披上个麻袋更可怜。
低头化纸钱,纸灰化着花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作品:《茅花青青》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茅花青青呀,葛筋金黄黄。打双新草鞋,雉哥快穿上。
箬皮青青呀,竹篾金黄黄。打顶新箬笠,雉哥也戴上。
麦苗青青呀,油菜金黄黄;出门雉哥哥,畀妹记心上。作品:《扁荚藤》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扁荚藤,随地生,外公外婆接外甥。
外公接得哈哈笑,外婆接得笑哈哈。
舅爷接得忙打转,舅姆接得苦巴巴。
实劝舅姆别叫苦,同是一树好桃花。
外公畀囝一包糕,外婆畀囝一包糖。
舅爷畀囝几本书,舅姆送囝进学堂。
读了三年书,中个状元郎。前街竖旗杆,后街做祠堂。【注释】:囝/囡,方言,即“孩子”。外甥,徽州方言中,“外甥”、“外孙”同音作品:《过路哥哥莫多言》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男:好塘清水好塘莲,好个女子坐塘舷。
女:过路哥哥莫多言,一心出门去赚钱。
男:红花美女处处有,只怕银钱不凑手。
女:十指尖尖白笋芽,肩头担饭手拎茶。
男:当初叫尔嫁畀俺,冬穿绫罗夏穿纱。
女:不嫁畀尔出门郎,三年两头守空房。不嫁畀出门老鸦喳,三年两头不归家。宁愿嫁畀种田郎,泥脚泥手爬上床。日陪公婆堂前坐,夜陪夫君在绣房作品:《嫁女哭轿》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女肉呀,尔家官人爹,敬尔一杯酒啊,孝敬公婆天喏天呀
女肉呀,尔家官人爹,敬尔两杯酒啊,孝敬丈夫海洋深呀
女肉呀,尔家官人爹,敬尔三杯酒啊,好儿就好女呀,到身边啊作品:《寡妇哭丧夫》版本地区具体内容黟县半世死呀,害得我苦命啊
年轻又年幼呀,没有盘算啊
天空竟降无情剑,斩断我侬恩爱情啊作品:《十二月花名》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歙县正月梅花对雪开,二月杏花迎春来,三月桃花红搭白,四月蔷薇朵朵开,五月石榴枝枝红,六月莲子结蓬蓬,七月菱角飘水面,八月桂花满园香,九月金菊家家有,十月芙蓉赛牡丹,十一腊月无花采,雪花飘飘待春来。作品:《十送郞》版本地区歙县一送郎,送到枕头边。拍拍枕头睡睡添。
二送郎,送到床前面。拍拍床梃坐坐添。
三送郎,送到槛闼(窗户)边。开开槛闼看青天;
有风有雨快快落,留我郎哥歇夜添。
四送郎,送到房门边。反手摸门闩,顺手摸门闩,摸不着门闩哪一边。
五送郎,送到阁桥头。双手搭栏杆,眼泪在那流;
撩起罗裙擦眼泪,放下罗裙凑地拖
六送郎,送到厅堂上。先帮哥哥撑雨伞,再帮哥哥拨门闫。
七送郎,送到后门头。开开后门一颗好石榴。
摘个石榴郎哥吃,吃着味道好回头。
八送郎,送到荷花塘。摘些荷叶拼张床;
生男叫个荷花宝,生女就叫宝荷花。
九送郎,送到灯笼店。哥哥尔不要学灯笼千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十送郎,送到渡船头。叫一声:撑船哥,摇橹哥,帮我家哥哥撑得稳掇掇。
船工唱:我撑船撑得多,不曾看着尔(你)嗯(这)个嫂娘屁哩屁哩嗦作品:《十别》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歙县少年夫君起黑心,踢打妻子想别人。别人妻子不长久,石板栽花不生根。
二别别到我家公,我家哥哥听分明:尔家孩儿要卖我,一碗热茶靠何人?
三别别到我家婆,我家婆婆听分明:尔家孩儿要卖我,锅头淘米靠何人?
四别别到我家儿,我家小儿听分明:尔家爹爹要卖我,供书上学靠何人?
五别别到我家女,我家小女听分明:尔家爹爹要卖我,梳头包脚靠何人?
六别别到我家伯,我家伯伯听分明:尔家弟弟要卖我,浆洗衣裳靠何人?
七别别到我家叔,我家叔叔听分明:尔家哥哥要卖我,菜园地里靠何人?
八别别到我家姑,我家小姑听分明:尔家哥哥要卖我,分猪端食靠何人?
九别别到灶下头,灶司菩萨听分明:尔家相公要卖我,装香点灯靠何人?
十别别到厅堂前,太公老爷听分明:尔家少爷要卖我,揩桌扫地靠何人?作品:《特产》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歙县一月扛锄挖冬笋,万家争作羹与汤。二月梅花初破绽,烘烤精致喷喷香。
三月春笋尖尖角,干藏鲜食两相当。四月新茶随雨绿,樱桃红透且先尝。
五月三潭枇杷熟,香菇木耳又下床。六月花红赶紧摘,杨梅桃李要登场。
七月满地西瓜熟,甜瓜脆来三花香。八月加工黄花菜,雪梨白嫩名远扬。
九月蜜枣山核桃,香榧板栗猕猴桃。十月柑橘挂满树,红柿鲜甜金桔香。
十一月里采贡菊,包包菊花进药房。十二月里雪花飘,荸荠甘蔗窖中藏。这是一首叫卖歌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曾经在CCTV音乐频道倾情演唱。作品:《卖花线》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歙县今早天气(嘛)好(啊呀),担子又挑上了肩肘膀(呀),一挑挑到大姐面,早上买花线(嘛咿呀嘿嘿)。这首歌曲再现了夫妻日常生活中相互斗嘴时的场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歌)传承人——凌志远曾倾情演唱。作品:《夫妻怨》版本地区具体内容歙县东边打小鼓,西边打小锣啊;打打花鼓,好唱(嘛)配好锣。(敲锣打鼓)
女:今打今夜鼓,明打明夜鼓,今生今世嫁不找好丈夫(呀)。
别人个丈夫出门做买卖,我个丈夫一片络腮胡(呀),一张死嘴壳。
男:今打今夜鼓,明打明夜鼓,今生今生讨不到好老婆(呀)。
别人个老婆绣花又绣朵,我个老婆一双大脚婆(呀),大大个在被窝。
女:今打今夜鼓,明打明夜鼓,今生今世嫁不找好丈夫(呀)。
别人(呀)个丈夫呀又挑又会驮,我个丈夫好吃又懒做(呀),一个虱也不曾掐。
男:今打今夜鼓,明打明夜鼓,今生今生讨不到好老婆(呀}。
别人(呀)个老婆呀洗碗又洗锅。我的老婆打碗又打锅(呀),一只个苯脚婆。作品:《算命》版本地区具体内容绩溪县嫂在房中绣花巾,耳听门外叮当声。开开门来请先生,报个八字给你听。
先生掐指算一算,还有三年再动婚。嫂嫂一听抿嘴笑,骂声瞎子滚出门。
头抬生过了,二胎要临盆下面这是一首反应了婆媳关系的民歌,值得回味。作品:《亲家》版本地区具体内容绩溪县亲家亲家你请坐,尔家女儿不是货。
叫亻巨扫扫地,担把笤帚舞把戏。
叫亻巨抹抹桌,爬到桌上裹小脚。
叫亻巨烧烧锅,担个火叉望着我。
叫亻巨煮煮饭,一半生一半烂。
叫亻巨挑挑水,担个扁担舞小鬼。
叫亻巨关关门,担起门闩乱打人。
叫亻巨拔拔葱阝岂,站在田里哭公公。
叫亻巨抹掰苞萝,坐在田里哭婆婆【注释】亻巨,方言,“她/他/它的意思。苞萝,方言,即“玉米”。火叉,即“火钳”。担,方言端着、拿着的意思。尔,方言“你”作品:《四季调》(节选:第二节)版本地区具体内容祁门县夏季里来热难当,日夜(那个)辛苦为谁忙?
流尽血汗呀浇田地,望(那个)今年有余粮作品:《姐妹看灯》(节选)版本地区具体内容祁门县姐妹们打扮去看灯。
(文白)姐姐哎、妹妹呀,大家快梳妆。
金钗头戴,乌云两边分;大红裤,绣花裙,小金莲不过两三寸。作品:《杉树林》版本地区具体内容祁门县我家住在杉树林,手把杉树望亲人。娘问女儿望什么,数数杉树几多根。几多根,哪知我在望亲人。
干妹住在竹子窠,手把竹子望情哥。娘问女儿望什么,数数竹子几多棵。几多棵,哪知我在望情哥。作品:《看娘亲》版本地区具体内容休宁县栀子花,乒乓乒(捶鞋声);茉莉花,上刀心(切鞋底);做双花鞋看娘亲。
娘亲怀我十个月,月月辛苦到如今。
一只鸟,绿茵茵;买花线,穿花针;做双花鞋看娘亲。
娘亲怀我十个月,日日月月都耽心。